古今遺言 Last Words

名人語錄

遺言(last words)和遺囑(will)不同。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囑,是許多大會堂中掛在他遺像下面的那一篇文章。而他的遺言,經由他臨終時在他身邊的人轉述,是「和平,奮鬥,救中國」這寥寥數語。

墓誌銘(epitaph和遺囑,一般都是經過仔細的構思,遺言則不然。大多數的人——或許得道的高僧除外——通常都無法知道什麼時候會辭世,所以自己留下的最後幾句話會是什麼,往往也是無法預料的。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是否真是如此姑且不論,不過人在突然間面對死亡的時候,大概很難不流露出本性。或許可以說:人之將死,其言也真。

這邊為讀者蒐集了古今一些名人的最後「真」言,每則皆按時間順序編排。而這些「真」言挑選的原則有二。首先,這些「名人」是較為一般人所熟悉的;其次,遺言的內容要有相當的啟發性或趣味性。

44BC

Et tu, Brute?
—Gaius Julius Caesar
你也是嗎,布魯塔斯?
——凱撒
凱撒的戰功彪炳,對羅馬的興盛貢獻很大。不過大權在握之後,威脅到羅馬的共和體制,於是他的政敵,以Cassius和Brutus兩人為首,聯合起來在西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羅馬元老院開會的場合,將凱撒刺殺身亡。其中Brutus素孚眾望,也是凱撒信久賴的人。他是為了愛羅馬而加入行刺凱撒的行動,動機和野心家Cassius不同。所以凱撒遇刺時見到Brutus也參與行刺,十分訝異地說出這一句話後,便氣絕而亡。根據史料記載,凱撒的這句遺言是用希臘語說的,譯成英文是:Even you, lad?,不過一般流傳的都是前面的拉丁文版。莎士比亞在歷史劇《凱撒大帝》(JuliusCaesar)中用的就是這一句拉丁文。

33AD

Father, into thy hands I commend my spirit.
—Jesus Christ
父啊,我將靈魂交到你的手中。
——耶穌基督
這句遺言記載在新約聖經路德書第二十三章四十六節。學者考據的結果認為耶穌基督是在三十三歲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1519

I have offended God and mankind because my work did not reach the quality it should have
—Leonardo da Vinci
我冒犯了上帝和人類,因為我的作品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
——達文西
達文西是首屈一指的Renaissance man。這個詞的意思,還不只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這種人多才多藝,無所不通。達文西所繪的《蒙娜麗莎》(Mona Lisa)家喻戶曉,不過那只是一個小品。他的繪畫代表作是巨幅壁畫《最後晚餐》(The Last Supper),但損壞嚴重,直到最近才修復完成。他對科學的涉獵,幾乎涵蓋當時的每個領域,包括光學、建築、飛行、地質、水流、植物、機械等等。他的科學研究記錄在一些手稿中,直到近代才被發現。這些手稿後來被比爾蓋茲買去。微軟視窗的螢幕保護中有Leonardo da Vinci一種,就是用這幾頁手稿。有如此卓越成就的人,臨終的遺言竟然是說自已的作品沒達到應有的水準,這不是謙虛,而是真實反應出他這一生自我鞭策的態度。

1523

I am curious to see what happens in the next world to one who dies unshriven.
—Pietto Perugino
我很好奇地想知道,沒有作最後告解就死去的人,來到另一個世界會是怎麼樣。
——培魯基諾
培魯基諾和達文西一樣,也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畫家。雖然現在他的名氣沒有達文西響亮,但在當時他的地位也很崇高。梵諦崗的西斯汀教堂有他的壁畫,著名的拉斐爾也是他的學生,受到他很大的影響。培魯基諾一生從事宗教繪畫,應該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果真如此的話,他敢用靈魂做賭注,只為了滿足他的好奇心,魄力不輸浮士德,令人不得不佩服。

1547

All is lost. Monks, monks, monks!
—Henry Ⅷ
一切都完了。僧侶,僧侶,僧侶!
——亨利八世
這位英國都鐸王朝(the Tudor dynasty)的第二任君主,是個傳奇人物,因為他先後娶過六位皇后。第一位皇后,也就是他的原配凱薩琳(Catherine of Aragon),因為在與他所生的孩子裡面有一位名叫瑪麗的女兒存活下來,而且又始終無法再替他生出個兒子,所以被他無情地休掉了,而另娶曾擔任過凱薩琳侍女的安妮(Anne Boleyn)。
亨利當時為了要順利休掉生不出兒子的凱薩琳(當時離婚需要得到教宗的同意),以便迎娶已懷有身孕的安妮來延續都鐸王朝的子嗣,不惜帶領英國脫離羅馬天主教,另創英國國教。但是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安妮生的居然是一名女嬰,取名伊莉莎白。從此之後,安妮日漸失寵,不到三年便因被指控不貞而遭亨利賜死。
安妮死後數日,亨利便迎娶了他的第三位皇后珍(Jane Seymour)。珍雖然在產後幾天內便死去,但如願為亨利生了兒子,而且在他過世之後,這個兒子也順利繼承了王位,被視為愛德華六世。但是愛德華十歲就登基,只是個傀儡,而且不久也因病去世。所以接下來還是他與原配凱薩琳所生的女兒瑪麗繼承了王位。此女也是赫赫有名,外號「血腥瑪麗」(Bloody Mary),因為信奉天主教的她,在位期間屠殺了許多新教教徒。繼瑪麗之後,另一個女兒也接著做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英國女王,替英國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她就是亨利與第二位皇后安妮的女兒伊莉莎白,世稱伊莉莎白一世,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
亨利八世臨終時,為年僅十歲的愛德華安排了十六名大臣的輔佐會議協助執政,結果仍屬枉然。如果他能明白「男孩女孩一樣好」的道理,也許就能省掉許多麻煩,臨死時也不必大呼完蛋了。

1553

I owe much; I have nothing; the rest I leave to the poor.
—Francois Rabelais
我虧欠很多。我一無所有。其餘的我就留給窮人。
——哈伯雷
這位法國學者主要以Gargantua and Pantagruel(1532-64)這部冒險故事聞名,接觸文學的人才會認識他。不過,他交代後事的這句話,滑稽突梯又玩世不恭,是最有名的遺言之一。

1603

All my possessions for a moment of time.
—ElizabethⅠ
我的一切所有,換取片刻時間。
——伊莉莎白一世
亨利八世和安妮皇后生的這個女兒,在一五五八年繼血腥瑪麗之後成為英國女王。當時歐洲的海權強國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英國和它們比起來還是蕞爾小國。伊莉莎白於二十五歲即位,正值青春年華。她也曾有一些屬意的對象,不過都因為她特殊的身分而沒有結果。法國國王亨利三世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都是她的追求者,但她卻大打婚姻牌,吊足的胃口、撈足了好處,但誰也不嫁。英國就在她這樣的犧性下逐漸成為強國。到了一五八八年,被伊莉莎白拒絕的菲利浦忍無可忍,派出西班牙無敵大艦隊進攻英國,可是竟然大敗於颶風與英國艦隊手下,英國也因此一舉成為世界超級強國。伊莉莎白犧牲了青春,也讓都鐸王朝後繼無人,卻造就了英國的強盛,是英國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

1702

I am about to—or I am going to —die: either expression is correct.
—Dominique Bouhours
我即將——或者將要——死了:兩種講法都對
——卜霍斯
卜霍斯是法國的文法學家,並非家喻戶曉的名人,本來不應列入。不過他留下的遺言實在是太有特色了,不能不提一下。

1715

Why do you weep? Did you think I was immortal?
—Louis XIV
你們為什麼哭?難道你們以為我能長生不老不老嗎?
——路易十四
這位號稱太陽王的法國國王,在位時間長達七十二年(1643-1715),比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六十四年還長,是歐洲統治時間最久的國王。他四歲就登基,成年後集大權於一身,並大力支持文學、藝術、音樂、科學各方面的發展,使幾爾賽宮成為歐洲文化的中心。當了七十二年的國王,確實會讓人有長生老的感覺吧?

1799

I die hard but am not afraid to go.
—George Washington
我絕不放棄求生,但是也並不怕死。
——華盛頓
所謂die hard,意思是韌性很強,好像九命怪貓一樣也打不死。舉個例子:Old superstition die hard.,意思是「古老的迷信很不容易消除。」布魯斯主演的《終極警探》系列,英文片名就是Die Hard。想想片中那些千鈞一髮的場面就能了解die hard的意思。美國國父華盛頓生於一七三二年,享年六十七歲。他大半生是職業軍人,參加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也沒有被打死,所以說自己die hard 。

1817

Nothing, but death.
—Jane Austen
什麼都不要,只要死。
——珍奧斯汀
這位英國女作家有一部代表作是《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因為李安拿來改拍成電影而重新獲得重視。她臨終時,妹妹Cassandra問她需要什麼,這一句話就是她的回答,也是她最後的遺言。

1821

Josephine…
—Napoleon Bonaparte
約瑟芬……
——拿破崙
一代梟雄拿破崙在一七九六年娶了巴黎的風流寡婦約瑟芬。一八○四年,拿破崙策封她為皇后。不過,約瑟芬一直不改風流本色,而且又沒有子嗣,終於在一八一○年兩人撤銷了婚姻,約瑟芬也在一八一四年去世。拿破崙則在一八二一年五月死在他被放逐的聖海倫納島上,臨死前還忘不了約瑟芬。

1826

Is it the Fourth?
—Thomas Jefferson
今天是四號嗎?
——傑佛遜
傑佛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1801-1809),也是獨立宣言的主要執筆人。他死的那一天是一八二六年七月四日,美國獨立五十週年紀念日。所以,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那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1826

Thomas Jefferson—still survives…
—John Adams
傑佛遜——還活著……
——約翰亞當斯
亞當斯繼華盛頓之後,是美國第二任總統(1797-1801),下台後棒子就交給傑佛遜。他和傑佛遜是好朋友,兩人從一八一二年開始通信,持續了十四年到死為止,而這些信件也成為重要的史料。亞當斯比傑佛遜大八歲,死時已經九十高齡。當時他以為傑佛遜還活著,其實傑佛遜在同一天稍早便去世了,所以兩人都是在美國獨立五十週年紀念日逝世的。

1827

Friends applaud, the comedy is finished.
—Ludwig van Beethoven
朋友們請鼓掌,這齣喜劇演完了。
——貝多芬
樂聖員貝多芬生於一七七○年,享年五十七歲。他在人生的後三十年遭到一連串打擊,先是逐漸失聰,心愛的女人又和他分手,接著是一個兄弟去世。他在遺言中把自己的一生比為喜劇,可以看出他在面對打擊時,還是維持樂觀的態度。

1832

Come my little one, and give me your hand.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來,小寶貝,把手給我。
― 歌德
《浮士德》(Faust)的作者,大文學家歌德,享年八十三歲。他的最後一句話,是要握一下他女兒Ottilie的手。

1849

The earth is suffocating … Swear to make them cut me open , so that 1 won’t be buriedal alive.
—Frederic Chopin
泥土悶得人喘不過氣來……你發誓要叫人把我剖開來,我不要被活埋。
―蕭邦
—波蘭鋼琴家暨作曲家蕭邦,不幸於三十九歲時死於肺癆。當時他的肺逐漸受到侵蝕,呼吸不順暢,受了不少折磨,對活埋的恐懼也源自於此。

1855

Oh, I am not going to die, am I? He will not separate us, we have been so happy.
—Charlotte Bronte
我不是要死了吧?祂不會拆散我們的,我們在一起是多麼幸福。
——廈綠蒂布蘭黛
英國的布蘭黛姐妹是對才女,姐姐夏綠蒂著有《簡愛》(Jane Eyre),妹妹愛蜜莉(Emily)著有《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學奇才。夏綠蒂嫁給英國國教牧師Arthur Nicholls,兩人非常恩愛,可惜好景不常,結婚九個月後夏綠蒂就一病不起。

1856

God will pardon me, that’s his line of work.
—Heinrich Heine
上帝會寬恕我的,那是祂的工作嘛。
——海涅
海涅是十九世紀的德國大詩人,晚年定居法國,後來為梅毒所苦,輾轉病榻八年,仍然創作不輟。想必從前雖然風流荒唐過,但他仍有信心進天國。

1862

Moose…Indian…
—Henry David Thoreau
麋鹿……印第安人……
——梭羅
梭羅是大哲學家愛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 )的學生,《湖濱散記》(walden )的作者。他屬於浪漫主義一派,嚮往回歸大自然。《湖濱散記》就是他遠離人類社會,在華爾騰湖畔建屋居住,重返自然的紀錄。從他的遺言中可以看出,真到臨死前他仍不減對大自然的嚮往。

1864

They couldn’t hit an elephant at this dist…
—General John Sedgwick
這種距離,他們連大象都打不……
——塞基維克將軍
這個人是美國南北戰爭時的北軍將領,不是什麼重要的名人。不過,留下這樣一句沒講完的遺言就被打死了,真是一大諷刺,不可不提。

1882

I am not the least afraid to die.
—Charles Darwin
我一點也不怕死。
——達爾文
達爾文享年七十三歲。他的進化論是近代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對宗教也造成重大的打擊。如果說信仰宗教是為了要解脫生死,那麼以達爾文的例子而言,畢生追求科學,了解生命演進的奧祕,好像也可以看破生死,不見得要靠宗教。

1883

—Go on, get out—last words are for fools who haven’t said enough.
—Karl Marx
走開,出去——嫌自己話還沒說夠的傻瓜才要留下遺言。
——馬克思
馬克思享年六十五歲,不算是高壽。不過他的妻子與女兒都早他一步而去,再加上他疾病纏身,晚景堪稱淒涼。他這沒好氣的最後一句話,是對管家說的,因為管家問他有沒有什麼遺言要交代。

1885

I see black light.
—Victor Hugo
我看到黑色的光。
——雨果
法國大文豪雨果的這句遺言很有意思。近年來研究臨死經驗的人都說,人死的時候會看到強烈的白光,而雨果卻說這句令人不容易想像的話,頗值得玩味。

1900

Either that wallpaper goes, or I do.
—Oscar Wilde
不換掉那壁紙的話我就走。
——王爾德
王爾德這個英國文人以搞怪著稱,還留下許多名言,Art for art’s sake. (為藝術而藝術。)就是他說的。他在事業如日中天時爆發同性戀醜聞,還因此坐了兩年牢。遺言中的「走」是不要活了的意思——他到了最後一刻還不肯正經,開個玩笑才走。

1923

Don’t let it end like this. Tell them I said something.
—Pancho Villa
別這樣就結束。告訴他們我說了些話。
——維亞
此人原本是墨西哥強盜,後來投身革命,成為有名的革命家。他是被刺殺的,由於死得太突然,沒有準備遺言,結果這一句求情的話竟然成了他的遺言。

1927

Adieu, mes amis. Je vais la gloire.
—Isadora Duncan
再會了,朋友們。我走向榮耀。
——鄧肯
鄧肯女士人稱美國現代舞之母。她是位前衛女性,未婚時就與兩個男人生過小孩,一生也談過許多次戀愛。她的死因相當離奇:在法國開車時圍巾纏到輪子,活生生被絞死。因為是在法國,所以她最後的遺言是用法文說的。

1941

Does nobody understand?
—James Joyce
難道沒有人了解嗎?
——喬埃斯
喬埃斯的意識流小說《尤里西斯》(ulysses )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不過寫得相當晦澀。晚年的作品Finnegan’s Wake 更變本加厲,有如夢囈,很難看懂。這句遺言並沒有說出他抱怨別人不了解什麼,不過如果硬套在他最後的作品上,倒是很好的蓋棺論定。

1950

Sister, you’re trying to keep me alive as an old curiosity, but I’m done, I’m finished, I’m going to die.
—George Bernard Shaw
姐妹,妳想留我在世上,做個稀罕的古物,不過我已經差不多了,我完了,我要死了。
——蕭伯納
這位英國劇作家最後遺言是對他的護士說的。

1953

I knew it. I knew it. Born in a hotel room-and God damn it—died in a hotel room.
—Eugene O’Neill
我早就知道會這樣,在旅館房問出生——他媽的——也死在旅館房間。
——尤金歐尼爾
歐尼爾是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劇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長夜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晚年他的手嚴重顫抖,無法寫作。最後兩年一直住在波士頓的一家旅館內。

1956

Too late for fruit, too soon for flowers.
—Walter De La Mare
想吃水果太晚,想看花開又太早。
——德拉瑪
德拉瑪這位英國作家名氣並不大,收錄他的遺言是因為這句遺言頗富詩意——他是在冬天去世的。